母亲的经商生涯
⺟亲的经商生涯是从五岁开始的,在⺟亲五岁的时候,便和姥爷一起把昨天从自己家里树上摘下的柿子,挑到集市上去卖。
因为集市离家里很远,⺟亲必须在每天夜午里起

,和老爷一起走四十多里的山路。⺟亲曾多次告诉我说,姥爷曾多次让她坐在其中一个篮子里,只挑一个蓝子的柿子就可以了。可是⺟亲为了能多卖几个柿子,怎么也不同意姥爷的意见。以致于在⺟亲还算年轻的时候,腿却已经未老先衰,我记得⺟亲有几次边摸抚着自己落下病

的腿,边跟我说着她五岁到集市上卖柿子的经历。
⺟亲和姥爷可能是离集市最远的小贩了,但却去的最早,所以总能占到最好的位置。占好位置之后,姥爷和⺟亲便把柿子小心翼翼的拿出来,放在地上,姥爷守摊卖。而⺟亲则用自己的小⾐服襟兜起三四个柿子,在来往的人群叫卖。
⺟亲也曾多次跟我说过她有经商的天才,因为当年她卖柿子卖的比姥爷还快呢。如今,姥爷早已作古,⺟亲彼时彼景已经不能印证,不过通过⺟亲对我的叙述,我能想象的出当时⺟亲的情形。在初冬寒冷的天气里,一个⾐着烂衫的小女孩于人群中间,用动的通红的小手,捧着几个和她的手一样通红的柿子害羞的叫卖着。
⺟亲和姥爷在集市上把两篮子柿子卖完之后,作为⺟亲长途奔波和沿街叫卖的奖励,姥爷会给⺟亲买一个⽩面馍馍,姥爷却什么也不吃,然后,她们再走同样的路,往家返。
那个⽩馍馍,⺟亲也是舍不得吃的,因为家里还有他的弟弟,我的大舅。
⺟亲的第二次经商是在我在上小学以前,她和我们家邻居的一个嫂子去很远的地方贩羊,这次贩羊,⺟亲贩的比较失败,因为据后来⽗亲告诉我说,⺟亲千里迢迢贩了好几次羊,到最后一算帐,只赚了五⽑钱,我猜可能是无利可图吧,⺟亲⼲脆不做了。
我所记得⺟亲的第三次经商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,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怎么回事,在村里乡间,忽然有许多卖火柴(那个时间叫洋火)的老太太。⺟亲看着眼热,便叫上同村的另外一个老太太,两人一起去卖火柴,据我所知,⺟亲这次的小贩生涯还是比较成功的,她们两个同时批发一样多的火柴,⺟亲总是一上午就卖完了,而和她一起的另外一个人到最后还得⺟亲帮她卖,她们两个一直卖到村子里有了代销点为止。
后来有一天,我看见⺟亲的手里拿着两个精致的小碗,便问⺟亲那碗是用来做什么的,⺟亲告诉我说这不是碗,这是做花米糕的工具。于是,我便知道,⺟亲的第四次经商开始了,⺟亲告诉我说这个生意是一本万利的,成本低,易

作,而且吃的人也多。
谁知道几天之后,便没有了动静,我问⺟亲怎么了,⺟亲说,她和她的搭档怎么也不能把米给弄成一个球,总是碎,后来有业內人士告诉她说,里面得放糖精,而糖精对人的⾝体不好,⺟亲一听到这里,便放弃了。所以说,⺟亲的第四次经商是以流产而告终的。
⺟亲最后一次经商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,⺟亲觉得在家里种地不是个办法,便在县城小学的一个门口摆了一个小摊,卖烤⾖腐⽪。这次经商,拿⺟亲的话说真是发了财,因为一个月下来⺟亲竟然赚了四五百块。以致⺟亲在以后的生活中经常用这个案例,来开道⽗亲,说⽗亲脑袋不开窍,就知道种地。
但⺟亲还是结束了她卖⾖腐⽪也是最后一次商业活动,因为那个时候,她的儿女们已经开始有出息,⺟亲早已经脫离了辛苦的土地耕作,住进了豪华的小别墅,一来一去的也是一个有车接车送的幸福老太太了。
M.uLIxs.COm